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去地府做大佬 > 【010】早有防备

【010】早有防备

跟着两个鬼差出了酆都城萧石竹再次踏上了黄土飞扬且路面不平的黄泉路。

前几天他去鬼市的书店里买了本专门讲冥界风土人情的书叫《阴曹地府志》。看完此书后他才知道如今的阴曹地府就像是中国当年的春秋战国时代。

当年酆都大帝造反成功后发现自己根本无力统治整个冥界八荒十洲因为冥界的面积实在是太大了。

于是他苦思冥想了几个昼夜后决定施行了分封制将十洲中的八洲划分为许许多多的小国家。然后又从人魂和妖魂里挑选出一些愿意效忠他的鬼来封为诸侯让他们成为了这些小国的国主。

而如今的北阴酆都大帝就像当年周天子一样直属他治下的只有北部的玄冥洲和中部的六天洲。但他比周天子要好的是其他诸侯国无论多么的强大都不敢跟他叫板且每年都对他按时按量的进贡;这大概是因为他是冥界里最后一个神魂的原因吧。

而萧石竹正要去的鬼母国就是在六天洲南面瞑海之外赤地千里的玄炎洲中的一个小国家。据说还他妈是个面积不过五百万顷约等于三十三万平方公里的小岛国。

那《阴曹地府志》中记载这岛上河道纵横沼泽颇多树高林茂。国都小虞山位于岛上正中处是一座小山城。就环境而言这种地方确实应该是空气清新的。但这地方也确实是一个交通并不发达且贫穷落后的小岛国。

按墨翟的说法这鬼母国国主鬼母那可是当年辅佐北阴酆都大帝诛杀了所有回到地府的古神们使得酆都大帝顺理成章成为冥界最大的大佬的头号功臣啊。

但是从《阴曹地府志》中来看这鬼母国所在地好像是冥界的一个贫困县一样。萧石竹估计当年鬼母也没想到造反胜利后到了论功行赏分田地分权力时北阴酆都大帝却给了这头号功臣这么一点点小地盘还他妈是个鸟不生蛋兔子不拉屎的破地方。

想想这些萧石竹再替鬼母觉得不值的同时也不免在心中感叹道:“这北阴酆都大帝真对得起他封号里的那个阴字。”。可此时的他哪里知道这一切都是鬼母自己要求的。

当年鬼母深知这酆都大帝野心极重且又多疑于是在造反胜利后她便主动要求去南方偏远的小岛上定居远离权力中心这是她能活到现在的重要原因之一。如果她当时胆敢主动要最好的封地她绝对活不到今日。

萧石竹随着两个鬼差来到黄泉路尽头的忘川河边后坐上了一艘和他初到冥界时所坐的舢板一样的渡船。

然后鬼差们带着他驾船朝着忘川河南岸而去。只是这次舢板的行进路线始终避开了漂泊在河面上的团团白雾。

过了一炷香后他们的渡船终于来到了忘川河的南岸。下船后萧石竹回头看了一眼那宽广得难以看到对岸的河面才跟着两位鬼差往南面走去。

一路走来萧石竹渐渐的发现越往南走地表越是崎岖不平且周遭四处都是山脉连绵且峰峦重叠山高林茂山脉多得是点不清数不尽。

路边随处可见珠玉树、璇树、不死树等古籍中记载的奇木。沙棠、琅玕数不胜数;绛树(赤色玉树)、碧树、瑶树不计其数。就连在夜里能光华照耀四方的迷谷树那也是随处可见。

时而还能看到猕猴一样的举父和狌狌在树林间荡来荡去发出阵阵清脆响亮的猿啼。凤凰、瞿如等奇鸟在空中盘旋。猼訑麒麟等神兽在山林中欢快的奔跑跳跃。这一切的一切让萧石竹看得眼花缭乱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万兽园里一般。

三鬼时而在丛山峻岭中跋山涉水时而沿着管道穿城过镇足足走了二十几日还没能到鬼母国。

到了第三十日的傍晚时分三个鬼才来到一座东西走向的高山前。

此山山势陡峭地势中间低东西高且南缓北陡。山中沟谷狭窄地表破碎雨裂冲沟众多名曰抱犊山。山脉正中低凹处建有一巍峨壮观的关城。阵阵带着点点咸味的海风卷着波涛之声从关外朝着关内刮来。

而此关城平面呈四方形城墙周长八里一百三十七步四尺;宽五丈深两丈五尺的护城河围绕其外。城墙外部以青砖包砌内填夯土高约十四米宽七米。南北各有一门北面那门上有一石匾上刻“抱犊关”三个隶书大字。城关两边延伸而出长长的墙体防御建筑宛如一条长龙在城关两头无限延伸顺着关城东西两边的山脉蜿蜒朝更远的远方而去。倒是像极了人间的万里长城。

萧石竹依稀记得《阴曹地府志》的作者称此南傍瞑海之关为冥界第一关号称这是冥界之中最坚固的防御建筑。

他在城门外站定打量着这座关城要塞。见此城果然名不虚传北高南低东西两边四周尽是悬崖绝壁。山的险峻和关的雄伟在这里浑然一体形成了形势险要易守难攻之地。

城门台上座有一城楼楼高十五米楼东西宽约十米南北长十九米。楼分两层上覆灰瓦单檐歇山顶楼上、下两层北、东、南三面开箭窗六十八个此时虽然关闭着但用时可以随时开启。

而城楼北面屋檐的正中悬挂黑字白底巨幅匾额上书“冥界第一关”五个大字字迹苍劲、雄浑透着一股霸气!萧石竹仰头看着架在城墙上那些火炮粗率一数火炮的数量后不由的在心里暗自感叹到:“不愧是冥界第一关确实雄伟壮观连炮都比酆都城城头上的多。”。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