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笔趣阁

繁体版 简体版
新笔趣阁 > 大宋杀戮 > 第四章 统一思想(三)

第四章 统一思想(三)

这个粗狂的战略自然不足以让人信服,但暂时赵昰只能拿出这个来忽悠人,实在是他对张世杰不太放心。

因为喜欢文天祥,所以对文天祥的一些资料有过了解,他评价张世杰的话语中过一句:然其人无远志,拥重兵厚资,惟务远遁。

这就是张世杰目光不够长远,爱逃跑,虽然历史张世杰最后不曾降蒙元,虽然初见张世杰他确实有一股拼杀的尽头,可赵昰更信任文天祥。

并且,历史最后也表明了张世杰在海战上的确不怎么样,崖山最后也是惨败,如此,还不如把他留在陆上好一些。

“愿听益王驱使。”张世杰并未看出赵昰有什么想法,起身拜倒。

江万载的目光不经意的扫了张世杰和赵昰一眼,他可是老政治家了,自然能看出一丝赵昰的想法,心中记下此事,想找时间跟益王聊聊。

张世杰曾在江万载手下任职,战斗凶猛,因此他才留着这番心思。

这想法只是一闪而过,江万载的心思更多在赵昰的战术上。

而此时张世杰也在思考赵昰的战术,陆地上有三路大军存在,即使蒙元有能力打流求,也没有胆量出兵,而只要这三路大军不死,蒙元永远不会心安。

这样一来,若是去海军就没什么意思了,张世杰是打出来的将军,自然不会选择海军。

其实他后来畏缩不前,并非因为性格,更多的是能力,按照正常了历史,因为被江万载看好,益王在福州登基,江万载只是在暗中摄行军中事,大义上,留的是张世杰的名字。

而本着培养张世杰的心思,很多事情都任由张世杰做主,张世杰本身没有得到过这么大的权利,一时间手足无措,又因为性格的缺陷,能力的不足,最后步步败退,导致他畏缩不前,才有了文天祥的那番评价。

贸然把一个能力不足的人提升高位的坏处,可以在张世杰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至于赵昰为什么选择把海军留给江万载,却是因为他带领义军的时候曾在太湖驻扎,很熟悉水战,而且按照历史,自己这前身一路逃跑,都是坐船。

没被蒙元击败,以张世杰的水战能力,赵昰才不相信能有这个结果,所以,这应该是老将军善于水战的又一力证。

不止如此,老将军威望极高,有他在流求岛上,赵昰才能放心,其他人,赵昰可放不下心来。

江万载见张世杰都没意见,想一想自己身体,再想想流求的重要性,也半跪下身,应下差事。

赵昰上前扶起二人,道:“得两位将军与诸公,何愁赵宋江山不能光复?”

这自然是客套加鼓励,大家也不会败了兴致,好话不要钱般的扔上来。

等平息下来,赵昰神色一正,目视江万载道:“老将军,今日起,明示您摄行军中事之务,兼海军大元帅,统管海军事宜,配合陆秀夫移民、运粮,整合现存海军力量及民船。”

江万载起身跪下领命,对于赵昰要亮明他的身份事宜并无反对,之前不亮明身份,只是为了不让元军觉得这股流亡力量有威胁,如今赵昰已经出头,灭了蒙元万余精骑,出不出头已经无所谓了。

赵昰又望向张世杰,心中略一思索,道:“擢升张世龙为陆军副元帅,统领光复军右路军,张元帅,陆地上只有你、我,文天祥三路大军,以统领一路。”

“谨遵益王令。”张世杰已经拜服,对赵昰的命令没有异议。

“陆秀夫擢升右丞相,暂统文官集团,秘密组织流求迁移,人口粮草调度,不可大肆宣扬,只以立都福州为名。”

“臣领旨。”赵昰虽然还未登基,可形势基本定下,臣子们也认可,因此才有擢升官员的权利,只是为何是右丞相,而非左丞相,陆秀夫一瞬间想道了文天祥。

临安之难的时候,本应陈宜中丞相去讲和,结果他跑了,临时擢升文天祥为右丞相,此时赵昰擢升陆秀夫而留左丞相位置,显然是留给文天祥的。

“嗣秀王擢升知大宗正事,统管宗正寺,负责我的登基大典,还有立国储的仪式,还有,诸位大臣的封爵事宜也归你负责。”

赵昰顿了一下,摆摆手止住嗣秀王要拜下的动作,想了一下接着道。

“再有,精选赵昰宗族十六岁以上男性,跟我上战场,独子不上,告诉他们,出来前写好遗书,不来的,杖毙。”

赵昰最后的一段话的所有人一愣,嗣秀王赵与檡半晌后才咬牙道:“谨遵益王命令。”

想要别人拼命,哪有自己不拼命的道理,赵氏子孙千千万,赵昰恨不得每个营都插一个进去,用以激励国人。

一圈职位办不下来,除了跟着赵昰的江钰、杨世隆、吏秘书、徐宗仁外,只有杨亮节没有安排职位。

赵昰望着他,看得他两腿颤栗才开口道:“杨亮节总领秘书处,以后跟在我身边。”

“遵,益王令。”杨亮节长出一口气道。

吓了他一下,也把他的野心收了收,赵昰的目光望向徐宗仁:“徐尚书暂时辅助陆秀夫。”

徐宗仁领命,这一屋子人算是安排完了,赵昰长长出了一口气,道:“唤朝臣进来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